一、项目背景与目标
随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,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已成为提升管理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。
本项目旨在通过统一规划、集成化设计及先进技术应用,构建高效、稳定、易维护的智能化管理平台,实现建筑设备监控、能耗优化、智能照明、空调系统精细化管控等功能,最终达成节能降耗、减少人工依赖、提升运维效率的目标。
二、核心功能模块规划
1.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(**BAS**)
对空调机组、送排风机、集水井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化管控,支持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、故障报警、远程启停及参数调节。
结合环境传感器(温湿度、CO₂浓度)实现设备联动控制(如自动调节新风量)。
2.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
实现分类分项能耗(水、电、气)数据采集,生成能耗报表、多维度对比分析,并支持能耗定额管理与收费核算。同时可实现碳排量统计。
3. 智能照明系统
支持远程开关、定时场景控制(如办公/夜间模式)、感应联动,减少人工干预。
4. 多联机中央空调联网监控
多联机空调,任一内机未关闭,主机24小时运行,造成能耗浪费,有必要建立多联机中央空调联网监控,远程监控空调内机运行状态,实现主机联动控制、温度锁定、定时任务管理,避免无效能耗。支持拓展分户计量功能,支持按区域/租户统计空调能耗。
三、**统一楼宇环境和能源管理平台架构**
整合楼控、照明、能耗监测等子系统至同一平台,采用微服务架构,避免重复建设独立服务器。(传统项目上中控室需要设立多台服务器,多套软件运行,后期运集极不便利)
(一) 典型场景差异示例
(一) 能耗优化场景
统一平台:直接调用空调、照明、能耗数据,自动生成综合节能策略(如夜间关闭空调+调低照明)。
传统集成:需通过接口逐级获取数据,策略执行依赖人工跨系统操作,响应速度慢。
(二) 故障排查场景
统一平台:平台显示某区域温度异常,自动关联空调、新风设备状态,定位为送风机故障。
传统集成:需分别登录楼控系统查空调、照明系统查传感器,耗时且易遗漏关联信息。
(三) 系统升级场景
统一平台:无缝升级服务模块,不影响其他功能。
传统集成:需协调各子系统厂商同步升级,易出现版本兼容性问题。
(二) 统一管理平台架构与传统各系统集成模式的对比分析
以下图传统智能化系统中控室为例,统一常见的楼控、照明、能耗、多联机空调管理,至少可以节省3台服务器。
小结:推荐选择统一平台架构,尤其适用于对能效、运维成本敏感且需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项目,比如楼控,能耗,照明,多联机空调控制等,行业技术已发展为具备统一平台架构的能力,且成为市场应用新趋势。
技术先进性:适应物联网(IoT)与边缘计算趋势,支持未来AIoT扩展。
经济性: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(硬件、运维、升级)。
可靠性:去中心化架构减少系统性风险,保障关键业务连续运行。
管理效率:打破数据孤岛,实现跨系统智能联动,提升运维响应速度。
四、其他智能化建议
1. 去中心化边缘计算
设计原则:在网关层部署控制逻辑,确保断网时设备自主运行(如照明定时任务、空调温控逻辑)。
技术实现:
选用支持边缘计算的智能网关,本地运行和存储关键策略。
网关支持设备协议转换(Modbus转MQTT),实现多品牌设备混接。
2. 运维智能化与数据迁移
设计原则:系统调试完成后自动备份设备参数与配置信息,支持快速迁移至新硬件。
3. 工程实施与维护优化
网关层兼容多种物联网设备(如水电表、温控器),统一接入管理。
提供可视化运维界面,标注设备物理位置与逻辑关系,快速定位故障。